新創神秘故事:造假的學經歷背景

新創神秘故事的內容來自親朋好友以及自身經驗,寫出來的宗旨為提供求職者或是在新創圈奮鬥的工程師們一個借鏡,以避免重蹈覆轍。

這些話寫在前面

這故事和 老闆的弟弟 是不同家公司,所以兩者之間並沒有關聯,神秘的地方也有所不同,這次的故事主角並非是 Founder / Co-Founder 的,而是某位神秘的員工。

故事開始

在加入這家公司時,已經有一些成員在裡頭,像是 backend、Android、UI / UX、HR 等,以一個新創團隊來說是相對完整的;不過其中最微妙的就是,在我剛進入的時候,公司有數個負責行銷、市場的實習生,詳細的人數有些忘了,印象中是 5 - 10 個這種數字。

不過我確定的是,工程師包含我只有三人,也就是上述提及的三個工程師職位而已。

這些實習生的 owner,是一位負責行銷和市場驗證的;他將這些實習生分成幾個功能面向,有些負責行銷發想,有些負責市場分析、有些負責調查,而實習生們會定期分享他們的成果。

這件事本身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發生的時間點

工程和行銷之間的失衡

剛進去的時候,是預計要做一個新的 app 出來,也就是要做一個 MVP 的意思;而在還沒有產品的時候,公司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去做行銷這一塊,是有些本末倒置的。

而在還沒有產品可以推出的時候,行銷團隊基本上只能做市場的調查和分析,以及使用者訪談等釐清功能的優先順序之類的。

不過事情總是不可能如此順遂,一來是實習生能提供的多數是人力上的協助,產出的分析和調查能力有限、二來是當我們工程團隊的產出能量不及行銷團隊發想的爆炸速度時,多半後續的發想都偏向空想居多;也就是說無法在產品推出後先驗證一下市場,再進行下一步的規劃和分析調查。

那段時間還會時不時地出現一顆顆的隕石砸落在工程團隊上,用新的分析或是功能設計來推翻前一次的結論等,也就加劇了彼此之間的失衡。

這其中一個問題便是在 MVP 並沒有被定義清楚,導致產出上不斷地重新定義許多功能。

這時候不經讓我們思考,為何需要在這麼前期的時候聘用那麼多行銷實習生?

重新調整組織

這時候,上頭的人決定去和負責的同仁討論這部分的問題,不過該同仁十分堅決地表示自己需要這數量的實習生們協助她做這些調查和分析,才能夠好好做事;並開始放招,將過往的經歷一一拿出來來佐證自己的決策是可行的。

這部分其實也沒什麼問題,拿自身經驗來告知團隊決策的依據是什麼

不過她的一些行為開始讓我們有些懷疑,她過往的那些經歷和公司真的會使她能夠做出這種決策嗎?

這時,她提及的這些經歷在其他人的心中產生了一些不確定性,於是我們決定查驗一下。

DD - Due Diligence

在新創圈這個詞應該算是蠻常見的,主要是投資方和被投資方去實際查核對方是的背景和談判的內容是否如實地在運行。

而使用在人身上,便是去查核其履歷上提及的資訊,簡單來說就是徵信社的概念。

這邊就會呼應到一件事,就是其實新創團隊在初期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投入在查核履歷這方面;有更多的時間和人力多半都會投資在開發 MVP 之上,而非花時間和精力去查核一個員工的履歷內容是否如其所說的。

多半都會選擇相信對方來降低這部分的成本,除非⋯

選擇繼續相信的潛在成本已經高於查核這件事所需要的成本

開始柯南式的調查

首先,我們從他的學歷開始調查,於是便致電到他履歷上所寫的畢業系所去詢問一下;而這時候得到令人發寒的回訊⋯

該系所的系秘告知,該同學在大學 O 年級的時候,因為一些原因便休學了。

「!」

辦公室氣氛開始陷入一個謎樣的狀態,我自己是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比較白話的心路歷程大概就是

「幹!三小啊!」

這時候就更好奇其他履歷上的資訊內容了⋯於是便一一地去查核了各個 title,而分別是得到

「他在我們這邊只工作過一小段時間哦,而且職位並非是 OOO。」 「他只是 OOO,並非負責 OOO 哦!」

諸如此類的答覆,基本上就確定了一件事情,就是他的話並沒有實際上地那麼可信任。

請容許我說得十分保留

後續

其實就是攤牌,然後發生了一些雜事和麻煩事,而處理這些突發事項也消耗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不論是花時間去談、去 DD 或是影響其他人的工作心情等,都是十分讓人頭疼的,況且又是在公司初期。

這段時間的影響也十分顯著地反應在各個層面上。

學到了什麼?

在初期招募團隊成員的時候,基本上還是需要投入一些時間去了解對方的背景;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初期創業的時候,大家都會先選擇從自己認識的人開始涉略。 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掉創業初期的黃金時間都浪費在不必要的瑣事上,進而耽誤了驗證市場的時機點。

還有對於任何事情的決策都要保有一定程度的懷疑,並時常練習去詢問、去了解對方做這件事背後的目的性,而非輕易地相信別人的學經歷。

建議的做法是初期先以一些較小的專案或是功能來嘗試合作,培養起彼此之間的默契和信任後再放手給對方去做;不論對方是合夥人、團隊成員甚 junior 的工程師或實習生等。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